孩子玩“手游”已经成为当今年轻父母一大头疼的难题。对此,不能置若罔闻,同时也不用反应过激。
首先,孩子玩游戏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是正常的行为。其次要分析缘由。孩子痴迷游戏有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原因:例如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孩子孤单进而产生的弥补心理;学业不好的孩子以此产生价值感;可以让孩子宣泄情绪;孩子以此作为谈资的交友需要,等等。所以,无论对孩子的玩游戏行为,还是孩子的其他不正常行为,都要坚持“慎归因,广归因”的原则。还有,对于个别孩子的所谓“偷窃”行为,原因同样很复杂。有的是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正常行为;有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忽略,为了引起父母或成人的注意;有的是为了报复对父母的不满,等等。可以想见,如果孩子不惜冒着被责骂甚至被责打的风险,试图通过“偷拿”父母的财务而引起注意,孩子是多么的可怜。
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一定要求父母学习儿童心理学或者教育学。当然,如果父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最好,可是我们多数父母都不是。
其实,了解孩子还有一个最简单、最实用、最经济的方法,那就是阅读。阅读儿童文学,给孩子阅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不仅是故事和童话,儿童文学里包含很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也正因为她适合孩子的心理,所以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此,梅子涵先生说,阅读一本对童年认识的深刻、准确的儿童文学,生动又久远的触动超过阅读研究童年的论著。
本文摘自高永臣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e4da220101pkyf.html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如涉及版权,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