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个关系之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上欣欣向荣、繁花似锦,高效课堂更是成了众多老师的孜孜以求。尽管如此,语文课堂总的来看效率还不甚理想。在实践中,我发现教学中的一些关系,若教师处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很有引起我们注意的必要。本文旨在对其中几个方面的关系进行思考。
首席·学生
相信学生,不仅是教师必须具有的师德,更是一种基本的教育观。那么,相信学生是否就只是意味着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教师的指令”为“学生的选择”呢?
【教学片断】《古诗两首》
教师首先范读全诗,当读到“远上寒山石径斜”时,
生:老师,我看到一份资料上说,这个“斜”字不读“xié”,该读“xiá”。
师:噢,你知道为什么读“xiá”吗?
生:二、四句的最后一字是“家”、“花”,为了押韵,“斜”就读“xiá”。
师:你真是一位善于读书的孩子,老师要向你学习,敢于质疑,遇到搞不明白的问题,多查资料。究竟哪个读音正确呢?我们就快速地去百度一下。
此处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一位“学生”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师生结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对话的氛围中一起学习。教师更是发挥了“首席”相应的职责,及时引领指导,但不强引硬拽。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好“首席”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才能使相信学生落到实处。
牧羊人·引领者
解放学生,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所需。解放学生,是否就是“全权放手”?教师是否就可以在课堂上当个悠闲自在的“牧羊人”?
【教学片断】《秦兵马俑》
师:在一号坑里,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军阵,仔细瞧一瞧,这个军阵的布局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并交流。
师:这张军阵图是极其精妙的,妙在哪儿呢?可以同桌讨论,不能解决的,可以小组研究,还可以通过合作演示揣摩其精妙之处。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点。
生1:这个军阵里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中间是纵队,也是主力部分。
生2:我们发现这里既有步兵也有战车,他们是交错着排列的。
师:是的,这就是车步配合,古时这种车驰卒奔的作战方式曾风行一千多年。
生3:兵书上说,这种阵势坚若磐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固若金汤。
师:现在再读有关一号坑的语句,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拥有一双“牧羊人”锐利的双眼,在看似随意中“盯、观、领”,盯的是学习目标和任务,观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领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解和运用。在“牧羊”的同时不忘本职,将“羊儿”引向那“水美草丰”处。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定位。
预设·生成
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可以使我们的预设更精心、更宏观,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成、扩展生成空间,但如何使“预设”和“生成”这个原本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继而能“激情共舞”呢?
【教学片断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把研究的三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一是三打的原因,二是三打的经过,怎么打?三是三打的结果。引导学生选择上述的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醒学生无论研究哪个问题,都要关注课文内容。
不难看出,教师做了精心的预设:
①学贵有疑,研究的三个问题均来自于学生,而这三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动力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进行了自主学习。
②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
【教学片断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再读全文,你对文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感受?
生1: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使出了那么多阴谋诡计。
生2:我非常同情孙悟空,因为他一心为了师父,却常常遭到师父的责怪和冤枉。
生3:我不喜欢唐僧,他好坏不分。
生4:我敬佩悟空,他机智勇敢,能识破妖怪的诡计。
生5: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多次失败,仍然不泄气,继续努力。(一个尴尬的生成)
师:哦?有相同感受吗?(请同学说说不认同的原因)
生:她一次一次的努力,不是干好事,是干坏事。
师:干了坏事不泄气,那坏事岂不是越干越多了?(该生在笑声中有所悟)相反,文中谁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赢得的是越来越多的敬佩呢?
生成之所以成为生成,是因为它往往出乎意料。生5的价值观显然存在错误,遭遇到如此尴尬的生成,教师机智地利用“错误”这一可贵的资源,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偏差点进行了略带诙谐的轻轻点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和甄别,在不经意之间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看来,为使课堂更高效,我们教师要做到心中有预设,行中无预设,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学生资源,还要随机调整预设,挖掘生成的深度。
丰实·简约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形式很丰富,教学内容很充实,但这些完美之举有时却往往使教学流于形式。我想,只要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简约教学有时也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教学片断】《孙中山破陋习》
教师大胆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三个教学环节。
1.默写四组词语①不怕吃苦 洗衣插秧②长长的布条 痛苦极了③为啥受罪
含着眼泪④深深地刺痛废除陋习,请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2.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收集到的资料和上下文理解:为什么孙中山要废除缠足?引导学生研究相关的语句,感悟到缠足对中国古代妇女的残害之深。
3.课文表演,先练读母亲与孙中山的对话,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推荐一组学生
上台演“母亲”和“孙中山”,其余学生做导演。
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合理安排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独具匠心地把朗诵、感悟、想象、创新等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层次分明、趣味盎然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教学结构是简约的,但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却是丰实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努力探索,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注意随机调整预设以及关注生成的深度,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在课堂中做到真正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塑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灵魂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顾椿华
发表时间:2010.10
发表刊物:《小学生作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