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简介】
杨惠娟,江苏省特级教师,海门市能仁小学校长,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海门市青年社科英才。曾获江苏省优课评比一等奖,讲学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小学教学》《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对其成长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领衔海门市“智慧数学”名师工作室。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探究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
2.在活动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难点:明白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动手操作,思考感悟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围一围,观察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2.汇报交流,统一观点。
汇报交流各组线段的情况,重点讨论有争议的部分。
3. 深入思考,探究规律
教师适时提问: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在学生观察、交流中不断完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两条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
三、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1.判断: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2.思考:6、4、x,这里的x为多少时,能围成三角形?
3.从5根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摆出一个三角形,你有哪些不同的摆法?
4.解决问题。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过程,说说收获。
2.拓展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