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丰盈,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6200]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邢 瑾
【邢瑾,女,1989年参加工作,双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会员。两次在全国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总是感到数学课堂缺少些什么。冷静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是缺少数学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缺少现代的设备与手段,不是缺少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而是缺少情感,是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师生间互动的激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因为教学不是纯理性的信息传输运动,其中必然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感情是人对于客观事实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也是一种很强的内驱力。如果人对事物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思考和创造的动力。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讲课也如此。教师的激情便是推动课堂起伏不平的波澜。
其实, “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那么,我们该如何激情四射的去打动孩子们的心?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呢?笔者以为:
一、用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课堂是轻松的。
1、把灿烂的微笑送给学生
学生虽然各有鲜活的个性,但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一份尊重,一份温暖,一份亲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来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它就发生在你的眼波流转之时,就产生于你嫣然一笑之际。如果教师毫不吝啬的把微笑送给学生,眉目间传送的是对学生更多的赏识,少一点压制,多一点轻松,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苛刻,多一点宽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深情向往,对老师充满感情。并且,在课堂上将会表现得更加积极、热情,课堂气氛将会更加宽松、和谐,教学效果也将会事半功倍。
2、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
在孩子眼中,教师是神圣的,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他们。消极的情绪影响人,积极的情绪鼓舞人。马卡连柯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虑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走进课堂之前十分关注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这样就自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奠定了一堂课成功的基础。
3、把动情的语言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语言平淡、毫无生气,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厌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明白无误、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导语要有启发性,要紧扣学生心弦;课堂语言讲究艺术,把握学生的情绪;过度语要自然、亲切,给学生留畅的美感;结束语要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总之,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这样,在教师的语言感召下,学生才会热情洋溢,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优美语言促情,形态语言激情。教师的姿态语言、面部表情所表达的语言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位哲人说:“人的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出来的成功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教师简单的快速擦黑板动作也可以向学生传达老师上课的精力是充沛的,并从中鼓舞学生上课的情绪。
二、用宽容的心态“容忍”学生的“放纵”——课堂是智慧的。
1、善待“差错”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炼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 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要呵护出错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大可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探索商不变规律》时,让学生自己根据算式36÷12=3举例,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不变?同学们的例子很多,诸如:
①(36×2)÷(12×2)=3 ②(36÷3)÷(12÷3)=3
③(36×2)÷(12÷2)=12 ④(36÷3)÷(12÷2)=2
我让大家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想想着四道算式中为什么第1、第2题的商不变,而第3、4题的商却变了?
观点1:第1、2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了相同的倍数,所以商不变。
观点2:第3题被除数和除数没有同时扩大或缩小,所以商变了。
观点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的倍数不相同,所以商变了。
观点4:所以我觉得在商不变规律中,“同时”与“相同”两个词非常重要。
老师在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马上表扬了这两位犯(回答)错误的同学,对他们的“错误举例”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的错误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犯错误也能得到老师表扬,这可能是学生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上课发言没有了后顾之忧,谁不愿抢着举手呢?
这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受鼓舞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独立思考以及不人云亦云的勇气;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中的错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思辨方法。善待了学生的“差错”,课堂得以精彩生成,也让做错题目的学生得到了体面的维护,从而使课堂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2、巧抓“意外”
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拘泥于现成的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式,开放时空,以高超的教育智慧泰然迎接生成,课前的多种预设生成推进课堂的非预设生成,从而与精彩相约于课堂。
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三角形、圆的认识》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你能用几个三角形摆出图形 ?
生1:我能用4个摆成。(受到老师表扬)
生2:我用3个也能摆成。
师:(感到意外,但是兴奋地指着学生2)很好,请你到前面摆给大家看。
生2:把3个小三角形围起来,中间有一个空着的三角形的小洞洞,这不也就是图形 吗?
生(其他):(迷惑)……热烈交流……争论……赞同
生3:我比他们用的三角形更少,只用2个。
师:(更感到意外,很兴奋地指着生3)太好了,你也到前面来摆摆看。
生3:我用一个小三角形放在一个大三角形的中间,不也摆成了吗?
也是在这节课上的另一个片断也很吸引人。
师:能用小棒摆成一个圆吗?
(生动手操作)
生1:不能摆,摆出来边一棱一棱不是圆。
生2:(跑到讲台前,冲着生1)能摆,我
这样摆,而且能摆出里外两个圆呢。
师:(颇感意外,但静静的等待学生的反应,教室里沉寂了,忽然有炸开锅似的。)
生3:不行,这样的圆边上有缝的。
生2:那我用很细很细的小棒摆呀。
生4:再细也不行,用显微镜看还是有缝的。
生2:(还是坚持)反正我眼睛看上去像圆就行了。
……
师:其实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圆,许多物体都是近似的,刚才生2的观点很有价值,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真是难得,意外的精彩!走出课堂,寒风拂面,但我却步履轻盈,内心火热。我庆幸:当学生用更少的三角形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时,当学生用小棒摆成圆时,我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积极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课前积累,引发学生实现课中碰撞。然后果断的抛开预设的教案,大胆地进行二度设计,以赏识的态度顺应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争执交流,从而使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我们正是要巧妙地抓住没有想到的“可能”,预料之外的“意外”,并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课堂的生成。
三、用真诚的信任激励学生——课堂将是尊重的。
1、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特的体验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这就意味着教师应特别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为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如在学习了“角的度量”后,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判断哪种量角的方法是准确的:
如我所想,一开始学生一致认为只有最后一幅图中量角的方法是正确,并指出了前面三种方法的错误之处。正当我准备出示下一道练习题时,教室里响起了不同的声音。
生1:老师,第二幅图的量角方法也可读出角的度数,按量角器上一大格5度,一小格1度,数出角的两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
生2:对呀,角的两边所对刻度的差就是角的度数了,就像我们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不一定非要从0刻度开始一样。
生3:老师,我觉得第三种方法也能量出角的大小。我只需将角的两条边向反方向延长,这样就得到另一个角,而这个角的度数和要量的角应该是一样的。
有人激动,有人疑惑。新的讨论又在交流中延展开来……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正像叶澜教授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倾听者,惟有如此,课堂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特有的灵性的美。
2、 关注学生的探究兴趣。
曾尝试过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这样确定讨论主题: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请每位同学采用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搭一搭等方式,展示不同的三角形,并且想一想你想研究什么。
①集体交流需要讨论的问题。(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问题)
⑴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⑵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⑶为什么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
⑷怎样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
②商量讨论主题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后再讨论,其他的问题中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最有讨论的价值?
③确定讨论主题。
多数同学认为问题⑶最有意义,确定“为什么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为讨论主题。
师:对“为什么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你有什么看法?
观点1认为: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相同,都叫三角形,肯定有相同的特点。
观点2认为:这些图形虽然都是三角形,但还是有不同的特点。
师:建议每个讨论小组自由选择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研究和讨论。
生成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充满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捕捉和利用。如果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就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势利导,生成精彩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体验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的生成,同时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 等待也是一种尊重。
如今的教师似乎更习惯于热热闹闹的课堂,特别是在公开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不愿意面对沉默。其实,在沉默中等待,更是一种对学生尊重的艺术。
如在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一声令下,学生进入了“战斗”状态。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生2:不对,我觉得个位上是1、0的数也能被3整除,如21、30
随着探索的深入,一次次否定使教室里渐渐静了下来,同学们陷入了沉默思考。半分钟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教师并不显得急躁,而是耐心地等待,在关键处作适当提示:同学们,12和21都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适时、恰当的点拨使许多同学进入新一轮的探究,很快,课堂再一次回到热闹的气氛中来。
上述案例中学生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面影响,从个位上的数判断能否被3整除,这是十分真实、合理的事情,此时的沉默并不是教学失败的表现,更不是学生思维的中止,而恰恰意味着学生正在积极地投入思考。此时,静静地等待、倾听,并给予适当引导,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和支持,这样学生们才会在经历曲折探索过程之后获得真正成功的乐趣。
等待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待是一种信任,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能学习;等待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期盼、激励等待学生沉默以后的爆发。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激情艺术多种多样,以上仅是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认识。一个富有激情的数学老师,可以忘记生活的贫寒,可以忘记个人地位的卑微和命运的多舛,可以忘记名,可以忘记利。但是,当他一想起学生,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他就全身投入,走进学生心灵,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创造性。
是的,面对课堂,我早已激情万丈!